发展乡村旅游如何做到四季全时?
日期:
2020-04-16
浏览次数:

乡村游旺季时路上堵满车,淡季里景区不见人,这样的情景并不少见。因节假日、自然风光季节变化、景区定位等因素影响,旅游有淡旺季是普遍现象。

乡村旅游有特殊之处,一方面,它的重要内核是乡村自然风光,季节变迁对景点影响较大,比如主打赏花踏青类的景点,旺季仅有几个月。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农事活动的时节性特征明显,冬季不少地区进入农闲,缺乏游客可参与的体验活动,景点吸引力大幅下降。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乡村旅游淡旺季客流差异大,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一年只赚几个月”成了行业尴尬。因此对于乡村旅游或休闲农业来说,设计一个核心引爆项目容易,但是设计“一年四季+白天+夜晚”都能引爆市场的项目却很难,会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那么乡村旅游如何做到四季全时的淡季不淡呢?

现状: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在庞大的国内游人群中,自由行正在逐渐取代团队游成为出游首选方式。自驾游的迅速兴起,游客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增长,让游客大量涌入城市近郊的乡村中。为了迎合游客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并快速抢占先机,迅速而粗放的发展建设形态下,乡村旅游项目中充斥着低质低价的农家乐和千村一面的民俗村。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乡村旅游,在被基础设施不完备、乡村文化内涵缺失、体验式民俗活动仅流于表象等因素制约的大前提下,客观天气原因和冬季乡村旅游产品的缺乏让冬季乡村旅游市场显得格外低迷。

 面对差强人意的冬季旅游市场,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商户和民俗村镇的管理者开始正视这个状况,努力尝试创新和改变冬日淡季时乡村旅游面临的尴尬境遇。

对策:

独特风格才是核心吸引

当前的乡村旅游中,无论是乡村还是景区,都缺乏核心吸引力。换言之,就是缺乏一个让游客关注和前往的理由。每个新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开放时,都会有大量游客前往游玩,但如何持续吸引游客再次前往,这就需要形成景区的核心吸引力,并在吸引力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推动产业配套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乡村旅游的品牌效应和独特风格。

 日夜一体,有声有色

 夜间旅游是乡村旅游或休闲农业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深化资源开发、延长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增加活动空间的色彩度和声效感,以此克服季节性不利因素,促使大家积极参与,提高人们的兴奋度和喜悦感,进而强化体验感受。打造夜间旅游吸引力要用好以下四种武器:

 夜间造景:在乡村打造夜景观、夜活动、夜表演等夜旅游娱乐项目,一方面通过夜景观烘托夜旅游氛围,为周末夜经济提供氛围支撑。另一方面将特色休闲农业旅游活动与夜旅游进行完美衔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夜旅游项目,如夜光田等。同时,充分依托生态优势,为旅游者提供山林夜旅游活动场地,从不同个角度打造夜旅游的“山夜”、“水夜”“乡夜”等夜旅游子品牌。

民俗活动:吸引游客停留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基于乡村人文资源的演绎,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商街夜市:夜晚经济消费的重要载体,以乡村的休闲广场为人气聚集核心,形成风情街的多业态的消费聚集结构;

旅游演艺:是夜间旅游项目中发展较为突出的形式,可运用休闲农庄、实景、戏台、综合化等多种模式进行开发。

 创新新型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是造成淡旺季客流差距的问题之一。比如当前多以观赏类、采摘类为主,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可细看细品的不多。要将单一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的农家乐休闲向“复合休闲度假”的主题农庄转变,针对旅游消费的新特点,增强互动参与性,引导游客深入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开发出更加个性化、高附加值的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才能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

在乡村旅游单一的吃、住、玩的基础上,开发农产品制作、农耕体验等形式的旅游产品,让游客亲手制作食品、礼品,参与到耕种、收获、农产品深加工和农庄管理之中。在千篇一律的民俗表演、农产品销售的基础上,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和传统习俗,培育一系列全时段、全季候的特色农事、节庆活动,让淡季与旺季一样有看头。将仅仅用来展示、拍照合影的织布、打铁等传统手工艺项目进行实用性再造,开发出精致的高端定制服饰、装饰品,自然更容易获得游客的青睐。

来源:乡村与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