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问题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质量和成败。那么,新时代的乡村产业如何发展,才能既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又让“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建立起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如何破解生态与发展的双重考题?
乡村振兴需要解决资金长期供给和就业长期保障问题。没有产业的发展,即使花大力气硬化道路、整治村容、安装路灯,乡村振兴也只是表面的,凋敝仍然不可避免。我国广大传统村落的产业发展呈现出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均衡的态势,不同地区的传统村落贫富差距较大,即使同一文化生态区域的传统村落内部也出现贫富分化与阶层固化现象。
产业要发展,是共识;怎么发展,是难点。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可见,乡村要绿色振兴、特色振兴,就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本底和传统优势,促进三产生态化改造以便转型升级,实现一产向好,二产变强,三产兴旺。
在第一产业方面,可立足乡村资源和基础,发展特色和优势农业,防止村落间或乡镇间同质化的低端竞争。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升传统农业的附加值,拓展农业功能,加快发展第一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因地制宜明晰主导产业,彻底转变农业产业“低小散”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主导产业,切实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和农产品竞争力。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走出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高质量地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在第二产业方面,可立足城镇工业园区,依托乡村优势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工业。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值得注意的是,转型升级一定是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的提升,而非盲目转型、跟风转型——忽视地方基础的盲目转型,往往可能浪费甚至毁掉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前景。
在第三产业方面,可依托城市的休闲养生需求,大力加强便捷化的交通网络建设,实施观光体验、森林康养、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集特色农业、林果采摘、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家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在严格保护中把“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老百姓能够得到实惠的“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统一。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吸引都市人到乡村度假过节、养生养老,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举办特色农产品“节庆”,提高知名度,增加销售量。积极推广农村电商,通过互联网销售本地优质农产品。随着产业转型,农村农民收益丰厚,生产污染大幅减少,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结语:“十四五”开局起步,要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融合水平,就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连前端,农业价值链不断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绘就产业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