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归自然是人们的一种热切期盼。乡村是回归自然的载体,休闲农业则承载着人们的乡村梦。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乡村美带动旅游旺,休内农业快速发展。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乡村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日益凸显,依托农业农村资源的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乡村休闲旅游接待人次快速增加,2020年全国农林牧渔业休闲观光与农业农村管理服务实现增加值6213亿元。
农业农村部提出要“十四五”时期将建设300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以县域为单元整体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在各地积极培育下,融合自然美、人文美,“网红村”、打卡地的休闲农业纷纷涌现。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不断打开乡村发展新空间,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
但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比如,同质化、特色资源挖掘不足,缺乏自身特色,游客去这里和去那里一个样,买这个和买那个没有区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存在短板,产业对农民带动程度不够等等,如此一来,可能招不来人也留不住人。推动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各地应集中资源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发挥休闲农业在促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上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休闲农业就是要在“乡土味”、“文化味”和“休闲味”上做文章。缺少“乡土味”就缺少了休闲农业的最大底色。发展高质量的休闲农业,关键是要打好发展“差异牌”,根据乡土民情、地域文化、山水资源等做好长远规划,开发极具“土”味的体验项目。突出“文化味”.要尊重农耕文明,深度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档次。
同时,也要注重休闲农业“休闲味”营造,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文创产品以及采摘观光、科普培训、康养休闲等相结合的特色旅游项目,让游客在休闲农业中体会到不同于城市生活的山水风光和乡野乐趣。重视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促进创意型休闲农业的发展。
促进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还要不断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扎实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和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全方位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建立健全常态运行机制,引入智能化、现代化管理手段,推进城乡卫生环境长治长效。乡村振兴实际是个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平衡充分发展。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有效吸引人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休闲农业是创新创业的热土,人才是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一大短板,要把基层人才引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提高他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应用先进生产技术的能力水平。打造引才育才新平台,同时做好后续保障服务,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来源:人民日报、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