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于乡之首、城之尾的小城镇如何特色发展?
日期:
2020-09-15
浏览次数:

小城镇居于乡之首、城之尾,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进步,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地位重要、意义重大。作为城镇群体的重要一环,小城镇无疑是城市群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着力培育和提升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

我国小城镇管理层级低,缺乏土地、财税等的有效支撑,也缺乏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优势,使得强调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导向的发展模式仅适用于少数地区。相比之下,在经济转型、消费需求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特色化发展潜力巨大。那么小城镇要如何创新发展呢?

创新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理念

小城镇特色化发展首先要在理念上进行创新,突破以规模生产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强调特色引领和专业化生产,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复合功能,在推动有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形成的同时,也注重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形成完善的社会生活功能,通过保护山水资源形成良好的生态功能。小城镇特色化发展无论以本地资源为主还是以外在需求和投资为主,都要因地制宜确定特色产业和发展方向,并以市场需求为引导,创新当地要素供给,建立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外生型小城镇引进科研院所、社会资本和外来企业对原有产业、空间进行提升改造,增加生活和娱乐等功能设施。内生型小城镇借助当地风景优美和文化浓厚的优势,改造已有的建筑物、设施,将其建设成为新的空间,提升青山绿水、传统建筑、古代村落、特色文化等资源价值和村镇空间价值。

以特色产业促进区域发展和脱贫致富

小城镇对城乡的双向功能作用决定了小城镇产品与服务供给要满足城市(地区)和农村两个方向的输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小城镇建设不是单纯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而是要以产业为依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城镇居民和进城农民的就业、生活问题。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物流服务型、生态观光型、民族民俗型、资源矿业型、沿路集贸型、特产加工型产业,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有利于贫困地区以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同时,小城镇的产品与服务的良好供给体系培育必须遵循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特别是某一产业发展对其他产业活动可能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不同效应的影响,以及小城镇所处区域的产业发展基础。

景观上向乡村看齐,功能上向城市看齐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城镇化最后阶段不是人口单向的流动,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促共生的道路上,城乡作为异质空间将长期存在,小城镇连接城乡的纽带功能依然存在。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幅度提高以后,小城镇有可能承担目前集聚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高端服务功能,因此在特定的领域、特定的层级上小城镇仍将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坚持“文化为底,绿色优先”

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厚植“绿色基因”,利用当地的山、水、林生态优势,以原有城镇自然风貌为基,创建山水相依、自然和谐的宜居小城镇。划定小城镇发展规划红线和边界,引导小城镇集中集约发展,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创建特色鲜明、发展持续的绿色低碳小城镇。建设特色小城镇,要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用规划把小城镇的文化底蕴、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和产业特色亮出来,为小城镇建设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