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三产融合应该怎么“融”?
日期:
2020-08-12
浏览次数:

尽管备受资本青睐,尽管全国各地助推三产融台的热情高涨,但三产融合从战略到落地,确实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两年,在国家层面相继出台相关顶层设计,农业示范园、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三产融合的路径愈发清晰,战略实施的抓手愈发明确。三产融合是为了解决农业产业附加值过低,是为了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那么三产融合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融呢? 

必须看到当前我们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农业发展的基础依然还是比较薄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突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还比较弱,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面临诸多的困难。


什么是三产融合?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就是通过对农村三次产业之间的优化重组、整合集成、交叉互渗,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范围不断拓展,产业功能不断增多,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从而实现发展方式的创新,不断生成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空间布局等。当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在多方发力的作用下,势头正劲,呈现出许多新特征、新态势。


三产如何融合? 

01 融合的前提条件齐备与成熟的工商主体相比,农业经营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市场竞争力较差,同时面临人才、用地、信贷、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等困难,可以说“先天不足,后天乏力”,这就束缚了他们扩大规模、创新求变的手脚。因此,政府应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打破要素瓶颈和机制障碍,补上基础设施的短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融合的积极性,拓展产业融合的边界。 


02 以市场为基础融合农村的三产融合,要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整体上遵循“市场导向、坚持质优、差异发展”的策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销售, 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构建全渠道销售模式的同时稳步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率, 力图将更多的产业利润留存本地;注重实施差异化策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03 多向度融合既有以农业为基础,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农业农村服务的服务业的顺向融合;又有以农村服务业为基础,借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反向带动农业生产的逆向融合;也有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基础, 襟带左右,向两端延伸,托起农业生产和为农服务业的双向融合。农村产业兴旺,互动融合是关键。不论哪种向度的融合,都必须能够“融进去、合得来”,从而生发出丰富的业态形式和多元的产业主体,使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社会产业大循环在乡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04 多业态融合始终围绕农业为核心发展各类相关产业, 坚持以农业发展作为优先方向。坚持农业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同时, 积极拓展农业多功能性, 结合地区经济、生态、服务等集成性功能优势, 挖掘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多重价值, 实现农业多种功能开发;积极开发农业生态功能, 推进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发展, 发挥农业在水土涵养、空气净化、景观布局等方面的价值。


05 多利益主体融合 农业三产融合,就迫切需要加强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让农民特别是小农户合理分享融合发展增值收益,共享农村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原则,以农民合理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核心,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产加销消”的互联互通性,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融合案例

01 苏州震泽 苏州震泽镇是以丝绸成为文化地标的小镇,他们围绕蚕桑,建立了一条集农业观光、工业旅游、美食体验、生态休闲等元素于一体的绿色经济产业链。


起初,政府鼓励丝绸企业延伸产业链,从事源头开发,建设现代农业蚕桑示范基地。蚕农每亩有相应金额的生态补贴,这既让桑农在良好生态中可以获得收益,又将丝绸产业、乡村旅游和自然生态相融合,促进强村富民,实现旅游产业新的提升。 此外,他们还建立了太湖雪蚕桑文化园,这也是中国首个以蚕桑文化为主题,集农业示范、蚕桑科研、文化休闲、科普展示、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园,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震泽丝绸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增强,形成了养蚕、抽丝、生产、经营、服务的产业链,全年蚕丝被年产量达300万条,蚕丝床上用品100多万套。当前,震泽已经集聚了100多家丝绸企业,年产值超12亿元。真丝旗袍、真丝画……一批批工艺新品不断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


02 湖南宁乡 湖南宁乡近年来凭借县域经济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县排行榜。其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农业内部融合方面独具特色,在国内颇具典型性: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已趋成熟,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逐步优化。


一开始,村里就是稻谷+稻草,没有产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地还得花钱请人种。后来,他们开始尝试从土地改革入手,把村里的零散田块整合起来,再组建土地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统一将耕地对外租赁。



为了让土地增值,他们将耕地划分成生产片区,租赁给新型职业农民耕种。采用“水稻+生态”的种植模式,将虾、鳖、鱼与水稻混合种养,建设葡萄、柑橘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并发展起农业休闲旅游。全村4500多亩土地全部实现“双种双收”,抛荒现象基本杜绝。现如今,村民既可以拿租金,还能享受土地合作社的二次分红,如果愿意种地,还能再有一笔劳动工资,收入比往年翻番。


03 河南西平县近年来,西平县

依托丰厚的文化积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用智能制造承接产业转移,用精益化管理实现服装制造产业的低成本和高效能优势,推动服装产业链建设,切实做好嫘祖文化与服装产业发展有机“嫁接联姻”。


2015年西平县在中纺联、省服装协会的帮助和指导下规划了占地5.31平方公里的嫘祖服装新城,定位打造服装产业转移的承载地、供应链价值提升的示范地和智能制造基地。服装新城内现有服装生产企业42家,既有像爱慕、领秀、梦舒雅这样的大牌,也有像棉娃娃、歌锦、3S这样的区域品牌,还有像阿尔本、国泰、新思维、华之诺这样的大型外贸加工企业,成为HM、Zara、优衣库、海澜之家、巴拉巴拉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生产基地。


三产融合推动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这种产业融合为农村提供多元化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提升农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它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