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8年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特色小镇旨在缓解“大城市病”和为新兴高端特色产业寻找成本洼地。
目前,在特色小镇的开发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同时粗放式的推广已经产生了一些问题,可能会带来后续大量特色小镇建设的烂尾现象,浪费各种不必要的生产要素。
特色小镇的开发是对城镇化的补充,但绝不是简单的城市建设。在建的小镇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毫无特色,将开发特色小镇等同于纯粹的建设城镇各类基础设施。
二是生搬硬造各种伪特色小镇。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不清晰。特色小镇要破解自身发展问题,有以下几个方向可以进行突破。
小规模
特色小镇规模的大小服从于三个原则:经济原则、需求原则、集约原则。特色小镇的打造,不但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耗费极大,因此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和控制规模,避免严重浪费资源。此外,由于小镇的打造还是新生事物,市场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加上其它不可测因素,不宜盲目追求规模。经济型特色小镇不但资源利用充分,而且便于管理和调整产业策略,符合集约化原则,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特色小镇追求“小而美”,需改变单纯求大思维,特色小镇的小尺度、近距离、微景观是其发展的优势。应在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精上多下功夫,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转变,才能探索出更广阔的前景。小城镇不要克隆大中城市形态,要突出自身的地方特色,包括地方文化特色、建筑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旅游特色等。
集约化
在突出市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集约化,来不断培育并形成适合小镇自身发展高水平产业生态,不但能够凝聚人气,而且能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等等,从而让适合特色小镇发展方向的产业打造成真正“特而强”,成为小镇乃至当地发展强有力的支撑。
特色小镇的根源在特色的基础上发挥集约化作用,对投资商来讲能不能给你一块区域,明确产业方向后,进而引进投资主体。真正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值得思考的。特色小镇通过集约化,不但可以加快高端人才和项目的集聚,从而大大加强有效供给,推动新型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加快区域产业升级,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提供新动能,强力带动经济增长。
差异化
特色小镇,其灵魂在于独和特,它不是简单的房地产,靠卖房子赚钱。特色小镇要始终以打造产业生态为根本,尤其当前要紧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软件、动漫等新兴产业,通过集约化,产生集聚效应,搭建创新平台,并与当地生态、经济、文化、历史进行有机融合,打造新兴产业小镇,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同质化。
如果仅以房地产思路去打造,建设再多,也是千镇一面。现在很多地方都是同质化的,那么特色小镇的精髓在于能不能实现集约化、差异化的特色发展,这样才能把一个地块、乃至一个地区的价值挖掘到最大。从而破除工业依赖以及路径依赖,避免千镇一面。
产业化
特色小镇的区位由其核心产业决定。由于特色小镇的产业还是以承载核心城市的外溢需求及上下游产业链关系为主,因此一般不宜远离核心城市,所以特色小镇一般位于城市远郊或城市周边区域。但是具备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依托其自然资源,一般会稍远离城市中心地段,但也应该保证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便捷性。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经历科学选择、合理规划、核心培育,再到集群辐射,最终提升到产业品牌的发展路径。特色产业的定位,可以采用专家评分的方法和客观数据赋分法,最终通过加权计算,选取“得分最高的产业”为“特色产业”。
特色小镇:动手前,你必须想清楚这些问题
关于特色小镇的发展之路,各方专家纷纷著书立说设坛开讲,总体来看,有以下几大观点:
一是以旅游特色建镇并发展。这种路线,当然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但并不确保成功。典型的成功案例有周庄、乌镇、西塘、郝堂等。
二是作为旅游副产品、伴生品出现并有可能发展出独特个性的特色小镇。典型案例有陕西咸阳礼泉县的袁家村(近昭陵)。
三是被很多人推崇的产业+旅游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显然是不错的,也是借鉴了河北固安新型城镇化(产城融合)的成功经验,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四是纯产业特色小镇模式。依托某种地方原有的特色产业,将其放大、做大,培育成产业小巨人,如天津的杨柳青,江西的景德镇。显然,景德镇现已发展成为以陶瓷为主产业的大城市。
特色小镇的火,其实蕴藏了巨大的隐忧。上述这些主流或非主流的观点,都有成功的案例做理论支撑,但是,要想知道观点背后的不成功的案例有多少,则是没有人来统计,这就有必要令我们开展理性和审慎的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