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旨在更好的发挥工业文化在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作为工业大国,传统产业、废弃厂矿如何破茧重生?工业旅游的发展,可以成为重要的“活化剂”。
如何处置工业“闲资源”?怎样解决工业“负资产”?如何充分利用厚重的工业基因探索产业升级新路径?这些是工业旅游面临的现实课题。
工业旅游是由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工作生活场景、工业景观等构成。它可以让游客置身其间,亲眼见证一件件产品的生产过程,甚至还可以亲自上阵,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去。跟普通的观光旅游相比,它更具现场感、参与性和动感,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工业旅游具有多重现实意义:对于企业来讲,可以化解产能过剩、寻求破茧重生,保护工业遗产、实现转型升级,以工业资源为吸引物,通过工业旅游的开发扩大企业影响力;对于旅游业来讲,可以培育新领域,丰富新产品,增加新供给,构建新增长点;对于工业城市来讲,可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注入全新活力,改变城市风貌,丰富当地的旅游产品,发掘新的旅游增长点。
工业旅游旨在弘扬工业文化,传播工业精神,推动工业旅游事业发展,探索工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方式,带动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
工业一旦与旅游结合,就能创造出超乎想象的经济拉动力。
例如今年《你好,李焕英》的热映,除了创造出票房神话,作为主要取景地的原国营卫东机械厂被热心网友“挖”了出来。老厂房、红砖墙、旧窗棂、墙上早已斑驳褪色的标语……成了游客们竞相追捧的怀旧元素。高峰时期,原国营卫东机械厂一天要接待一万多名游客,这令周边景区羡慕不已。
工业旅游可以让游客重温工业历史,工业遗址可以成为科普休闲、研学旅游的工业遗产旅游基地,也可以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尽管,在2004年原国家旅游局已确认首批103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7年过去了,工业旅游在国内仍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旅游景区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人气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且,当前工业旅游还存在产品形态单一、同质化严重以及过于强调专业性、忽视旅游体验性等问题。国内工业旅游发展状况稂莠不齐,行业间发展差距较为悬殊。
工业旅游不是简单地把工业旅游当成“工业+旅游”的形式,也不是粗暴地把工业流水线原始形态进行对外展示。它是两种文化的交融,是人类百年工业积累与旅游要素形态的融合。它需要通过历史记忆、复原真实场景等,让游客产生情感共鸣,让游客观赏工业、参与工业、沉浸式体验工业。
那么,该如何推动工业旅游进一步发展?
依托当地工业遗产和老旧厂房、工业博物馆、现代工厂等工业文化特色资源,打造各类工业旅游项目,创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利用和共享馆藏资源,开发教育、文创、娱乐、科普产品,举办各类工业文化主题展览、科普教育、文创体验和研学实践活动。
开发工业旅游创意产品,打造一批沉浸式工业文化体验产品和项目,推出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构建工业旅游目的地。支持文旅装备协同创新发展,拓展文化消费新空间。
统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转型发展,将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纳入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政策支持范围,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和历史传承,将工业遗产融入城市发展格局,保持功能协调、风格统一。
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因地制宜地积极推进工业旅游,对于众多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区的转型发展、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工业企业的提质增效、“老字号”品牌价值的拓展提升等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来源:工人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