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让工业遗产再次引发关注。
“一百根工厂烟囱是繁荣时的污染,十根冷却的烟囱却是丑陋的眼中钉。最后一根工厂烟囱受到了拆毁的威胁,却成为过去工业时代骄傲的象征……”英国文化历史学者罗伯特·休伊森的话,既说出了西方国家在保护工业遗产方面走过的弯路,也映射出工业遗产保护堪忧的现实。
据统计,我国共有345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有1000家左右。开展工业遗产保护有较强的公益属性,同时工业遗产又有较高的经济社会价值,促进工业遗产合理利用既是国际通行的准则,也是实现工业遗产更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当前,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如何?知识经济时代,应怎样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让其更好地“活”在当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焦灼现状
整体来看,当前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大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较好,但一些偏远地区的工业遗产缺少资金支持,很难得到有效保护。还有部分地方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并不重视,甚至急功近利,用宝贵的工业遗产来发展房地产。另外,我国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不像保护文物一样具有强制性,一些工业遗产并没有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其“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
从现存保护情况分析,虽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但其保护现状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公众更关注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工业遗产的价值认同度低,保护意识不足;开发商为了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不惜进行掠夺式开发,使许多优秀的工业遗产逐步消失;还有技术的更新、进步使许多工业企业遭到冲击,停产、停工在所难免。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存处于荒废状态甚至遭到拆毁,因此进一步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已极为紧迫。
工业遗产如何激活?
深挖工业遗产价值是首要任务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最基础的工作和前提是开展工业遗产资源认定管理。业遗产要做好学术分类和管理分类,并据此评估其价值,进行多元探究。与文物相比较,有的工业遗产更脆弱,对其保护、利用需要用项目来推动,因此要有大师级的眼界和视角来进行设计和操作。如何从城市有机更新角度认识工业遗产的价值与所在地段的区位价值,做好遗产的价值评估和分类则是首要任务。
不少老工业城市在面对大量工业遗产时,一是可能根本没发现它的价值,二是不知如何利用,三是不知谁能对其做好保护利用,此前多是采取简单粗暴“推倒重来”的方式做房地产开发,造成工业遗产的大量灭失,也影响了老职工的情感。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是费时、费力的,需要以前期大量深入的研究为基础,对工业遗产进行价值评估,科学界定需要保护和利用的遗产并做好保护与利用规划。
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要从实际出发
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时,要从每一个建筑的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努力寻找两全其美的方式和方法,赋予它新的生命力。通过挖掘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引入现代商业元素,提升建筑和社区的功能,才能使城市更新后依然呈现较强的历史感,激发出城市发展的新活力。不能简单把工业历史遗产当作标本,而要在新的时间里去激活它、寻找新的存在意义,实现“新”与“旧”的共存、共融关系。
用文化激活遗产利用新模式
工业旅游不是简单地参观工业遗产,工业旅游的规划设计方式不能过于粗暴,而是要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的属性和市场需求特征,借助工业遗产提供的舞台和场所,进行参与性业态设计、文化创意产业植入、高新技术利用和相关活动策划。完全可以把工业遗产变成城市的地标、亮丽的名片、网红打卡地。发展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工业旅游、研学旅行,形成生产、旅游、教育、休闲一体化的工业文化体验新模式。将工业文化元素融入知识经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消费服务中,利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发展工业创意产业,打造知识经济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