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旅游的发展一步步的成熟,也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游客的青睐。有关部门预测,未来5年,工业文化旅游接待游客将超过10亿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超过2000亿元,新增旅游直接就业超过12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新增超过600万人。事实上,我国工业旅游虽然起步晚于欧美国家,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及工业旅游的兴起,利用废旧工业厂房、矿坑等重新开发做旅游已成为企业投资的新路径。
目前工业旅游产品以“工业”为主题的特征不明显,开发中没有更好地突出工业旅游资源特色,没有对市场供给和需求状况进行深层次摸底调研。只是简单地开放厂区,让游客看看生产线、听听企业发展历史的介绍等,没有真正将工业企业文化、产品文化融入旅游过程,游客体验感不强,工业产品与旅游产品的结合度不高,缺乏核心内容,影响游客探究的兴趣。
工业旅游并非工业与旅游的简单叠加,工业旅游资源为遍在性资源,表现为内部景观共性大、吸引范围小、游客重游率低等特点,若不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经营管理规划,必然会引起各景点之间的恶性竞争。那么市场那么火,问题却又那么多的工业旅游,到底怎么做?
传承文化
发展工业旅游还要整合与提升工业遗产的价值,传承工业文化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民族品牌等,也是目前老工业区振兴的内在力量之所在。而利用特定工业城市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还可以建设具有科普教育价值的博物馆、文化综合体、虚拟展览馆等集旅游与现代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各类艺术实践基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理念创新
工业旅游的发展需要理念创新,不断优化和提升对工业旅游作用、价值和发展路径的认识,不能把工业厂区的旅游做成传统的参观型的博物馆。要融入休闲、高科技元素,并用情怀来讲好传统工业的故事,着眼于构建一个“可观(景观)、可学(知识)、可购(购物)、可玩(参与)、可品(情怀)”的工业旅游运营生态。
合理布局
工业旅游区是景区、工业生产区、休闲消费产业聚集区“三区合一”的综合结构,是各种业态的聚集体,是产业融合的承载体。合理有效的功能分区与布局,是工业旅游区开发运营的头等大事,是充分发挥工业观光、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甚至度假居住等综合性功能的基础。
重视体验
强化创意、注重与游客的互动体验,成为业界对发展工业旅游的共识。“虽然工业旅游属于特殊的旅游产品,受工业企业的影响较大,但其开发必须充分考虑旅游市场的状况以及消费者的需求,融入到大的市场空间去。目前,我国工业旅游主要包括以青少年为主的研学旅行、以老年人为主的康养旅行、以专业人群为主的考察旅行等。通过一系列体验式、沉浸式旅游产品,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特定产品的专业知识、特定的工业发展历史,甚至是所在城市的发展脉络。
多维融合
工业旅游是收费的营销,是工业、文化、旅游与宣传的多维融合。工业要素要与旅游要素融合,文化展现要与宣传推广结合,各个工业旅游景区之间也要互相融合,特色互补、市场共享。从规划设计角度来讲,工业旅游也要在更高层次上寻求多种要素的融合,和特色乡镇、高新经济开发区、产业园、港口等一起进行整体规划,形成特色工业旅游集聚区。
有效传播
发展工业旅游应该增加特定区域工业的附加值,让许多的工业品牌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传播。这样游客在观看工业制造过程的同时,可以感受特定产品的文化内涵与品牌的感召力。以青岛为例,该市打造了青岛啤酒博物馆、纺织博物馆、海尔工业园等一批热门旅游目的地,让工业遗产“活”了起来,也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