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日期:
2020-12-28
浏览次数:

为实现自然资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需要全力推动国土空间统一生态保护修复,立足多功能定位、多模式实施、多元化投入,积极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国土空间生态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应站在国土尺度上看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不同尺度的空间生态系统,其功能有不同的表现,产生的生态效应也不同。


如何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应在多尺度的国土空间范围内构建最优生态网络结构,加强重要生态区域、主要生态廊道、关键节点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使国土空间生态系统“通经络、强筋骨”,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要求,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打牢基础、建立机制、谋好开局。

生态系统修复可概括为层层递进的5个部分:


如何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一是地貌重塑,包括地面沉降、塌陷的防治和整治,坡耕地宜耕条件的改善,侵蚀沟渠治理以及水源涵养区域的江湖连通,生态脆弱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和侵蚀海岸海岛岸线的整治;

二是土壤重构,针对污染土地,盐渍化、沙化土地等生态脆弱性土地以及沿海地区滩涂围垦区土壤的整治;


如何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三是植被重建,通过生物技术种植绿色林草在城市化地区拓展绿地面积,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种植防护林防止风沙侵蚀,在海岸带海岛地区修复退化红树林等植被生态系统;

四是景观重现,改善或重构景观,打造“美丽乡村、绿色城市、绿色矿山、蓝色海湾”的景观格局;

五是生物多样性重组,改善生态系统地貌、土质、植被、景观,打造适应生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使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

综合考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主要目标与任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可分为6个部分:


如何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基础调查与评估。主要分析规划区自然生态状况、经济社会概况、重大工程实施情况等生态修复基础,明确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未来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规划总体思路。阐述编制实施规划的政策要求、规划定位、实施范围、规划期限等,明确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具体指标、总体战略等。


如何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重点修复空间识别。通过开展国土空间综合评价,识别拟开展生态修复的重要空间、敏感脆弱空间、受损破坏空间等范围、面积与分布,并制定生态修复分区导引。

规划任务与措施。针对突出问题和既定目标,提出生态修复相关任务、具体措施与实施时序要求。


如何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重大工程与投资需求。综合考虑突出问题、规划目标、技术经济可行性,设计生态修复重大工程,提出项目清单,测算投资需求,并分析工程项目实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何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组织实施机制。主要包括为保障规划有效实施而制定的配套政策措施、组织保障、绩效评价等。制定技术标准规范,夯实生态保护修复科学化监管体系。要建立目标一致、要素融合、指标衔接、协调优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标准规范。

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大格局


如何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大系统。生态保护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

加强基础调查,掌握生态家底。抓住国土“三调”契机,运用空天地立体调查监测技术成果,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调查国土空间生态资源的分布、规模和质量,了解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区的动态变化情况,掌握土地、矿山、海域生态方面的现状,为科学保护、有效修复打好基础。


如何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工作全局。通过制定规划,确定生态修复工作的战略目标、空间布局、重大工程、政策措施,统筹陆域海域、兼顾地上地下、协调时间空间,理顺体制机制,形成纵向统一、横向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

释放政策红利,形成激励机制。通过探索建立区域、流域间生态补偿政策,体现区域间利益均衡机制和市场公平规则,调动地方政府和部门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推动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激励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修复生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实施重大工程,落实修复任务。根据事权划分和部门职责分工,加强上下工作融合、部门资金整合、各方力量聚合,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在乡村地区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在矿产集中开发区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在海岸海域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修复工程布局。


如何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压实管理责任,力求综合效益。积极协调内部工作关系,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要求,在自然资源规划管控、用途管制、业务审批、实施监管、督察执法等全程管理中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变被动修复为主动保护,变末端治理为前端防护。落实地方在项目管理上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立项管理,保证其科学性;加强实施管理,保证其时效性;加强质量管理,保证其实效性;加强技术管理,保证其规范性;加强资金管理,保证其安全性。不断提高修复工程和整治项目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字来源:中国环境报、科学与技术、人民政协报、自然资源部、中国自然资源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