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尽管天气越来越冷,但是今年火热的露营项目并没有呈现明显的“降温”趋势。据相关调研报告显示,秋冬两季的露营消费单价更高且增速更快。电商平台上,今年冬季露营搜索量同比增长176%。社交平台上,冬季露营话题播放量达到近9000万。
如今国内经济发展情况良好,休闲生活已经成为国民日常生活的常态,尤其是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露营生活逐步成为周末休闲和假期出游的常态,中国露营地的规划与建设也呈现井喷式发展。
露营持续走热,而露营的用地问题却是露营经济发展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粗略统计,欧美露营旅游发展成熟的国家,大致有约1/3的旅游住宿设施、1/3的旅游时间、1/3的旅游土地以露营形式存在。与其相比,我国露营地总体数量偏少,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休闲消费需求。
对于广受关注的露营的用地问题,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在符合相关规定和规划的前提下,探索支持在转型退出的高尔夫球场、乡村民宿等项目基础上发展露营旅游休闲服务。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环城游憩带、郊野公园、体育公园等,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划出露营休闲功能区,提供露营服务。鼓励城市公园利用空闲地、草坪区或林下空间划定非住宿帐篷区域,供群众休闲活动使用。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可供发展露营产业的空间选择还是较多的,在露营热度不减的趋势下,许多的年轻露营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有不同元素融合的露营营地,追求露营与农家乐、音乐舞蹈及冒险等元素的融合,“景区+露营”模式、“乡村旅游+露营”模式、“城市公园+露营”等模式不断涌现,不同产业联动,各种新鲜娱乐形式被导入到传统的供给体系中,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产品,甘愿为其付出时间和金钱来体验,也大幅拓展了露营旅游空间,为城乡居民增添更多旅游休闲消费选择,全方位满足新一代消费群众的需求,互促演变。小小的一个“+”,成为了无限可能的代名词。
当然露营经济里的“+”法,不仅体现在空间上,也体现在内容里,不仅营地设施的硬性要求需要有更多标准,营地内活动里包含了吃、玩、住等各个方面,也需要有好的内容注入。尤其是对于露营基地而言,要创新打造体验场景。
对于露营产业来说,它的核心竞争力是露营旅游产品化,也就是说要能提供另类的旅行方式,善于整合各类资源,利用附近自然风光和文旅资源,打造差异化、个性化的露营体验,比如将露营+低空飞行、+冲浪、+潜水、+研学、+演艺等各种业态结合,结合体育竞技、音乐会、篝火晚会、农耕体验、瓜果采摘等多种形式。推动露营产业融合,向体育、演艺、玩乐各产业的延伸,“+”是跨界融合,是行业优势的叠加,是重塑结构,也是资源整合。
对于方兴未艾的中国露营业,不仅仅是露营本身的装备消费,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理念。不论是+露营还是露营+,联动的不仅仅是露营产业,也关联着休闲产业、出行方式、家居生活以及金融消费等多维度的改变,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感受露营、体验露营、融入露营。
来源:中国网旅游、重庆日报、大河报·豫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