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体旅融合,我们要怎么做?
日期:
2021-08-24
浏览次数:

近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再就着东京奥运的东风,体育旅游一时风头无两。


全民健身,体旅融合,我们要怎么做?


体育旅游是一种以参与体验或参观体育活动为基础的旅游活动。近年来,体育旅游日益升温,已成旅游行业发展的新风口。从增长速度看,全球体育旅游产业的年均增速在15%左右,而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年均增速高达30%—40%。

从发展趋势看,体育旅游年轻化特征显著,“80后”“90后”游客占比超过七成,且常常“为一项运动,赴一座城”;从项目偏好看,除了跑步与骑行,很多人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向潜水、冲浪、浮潜、滑翔伞等新兴体育项目特别是水上运动。这意味着,如果能够抓住体育旅游这一新风口,把握旅游消费升级的新趋势,吸引更多游客进行体育旅游,将会激发多重效应。“体育+旅游”融合式发展之路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全民健身,体旅融合,我们要怎么做?


一是注重消费场景的打造。其实体育和文旅的融合发展就是为了打造一种全新的体验,无论是徒步、攀岩、骑行,都可以为体育爱好者进行订单式设计。这种融合要结合地方的文化特点去挖掘,就不同的主题做差异化发展。“体育+旅游”的本质就是以体育活动为场景,以文旅体验为内涵,将文化、体育、旅游三者深度融合,从而拓展文旅产业宽度、广度和深度的一种新文旅模式。要不断发掘体旅融合、体教融合、体医融合空间,推动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通过不断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发放体育消费券等方式,创新并引导民众扩大体育消费。


全民健身,体旅融合,我们要怎么做?


二是注重体育IP的培育。体育产业的核心是体育IP,目前众多成功的“体育+旅游”项目,均具有其独特的体育IP。体育IP具有“稀缺性极强、爆发力强、培育周期长、生命周期长、收入稳定性强”等特点。发展体育旅游,要注重对体育IP的打造,要深入挖掘体育IP,彰显体育IP的独特内涵,弘扬体育精神,塑造品牌价值,并围绕体育IP进行场景设计,是“体育+旅游”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体育旅游IP化、品牌化趋势明显,IP的强内容性、高排他性,可赋予体育旅游产品独具特色的个性主题,符合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比如知名赛事、明星级的运动员、著名体育俱乐部、热门体育娱乐活动,以及具有地标意义的体育场馆等,都可以成为体育旅游IP和顶级流量,将能很好地带动一个地区或者是特定时期内的体育旅游的发展。


全民健身,体旅融合,我们要怎么做?


三是形成完整的体系。目前,限制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瓶颈就是服务管理体系的不足,如体育赛事的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体育设施不专业等。服务管理体系是体育旅游项目落地的基础,只有给“体育+旅游”配套合格的服务管理体系,才能打造多样化、可体验、可参与的体育旅游场景,才能让体育旅游项目可持续性发展,从而实现体育IP效应的最大化。 


全民健身,体旅融合,我们要怎么做?


四是注重完善标准,留住人才。当前体育旅游业的针对性政策相对不足,很多业态都是在“打擦边球”,没有完善的政策和标准,建议相关部门出台体育旅游标准,完善体育旅游项目的标准,推进体育旅游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尤其是各体育旅游单项活动标准,还可以通过创建体育旅游示范区(省、市、县)、体育旅游示范景区等工作,推进体育旅游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留住风险防控、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全民健身,体旅融合,我们要怎么做?


五是让数字化为体育旅游赋能。要努力抢抓新一轮信息革命和科技革命重大机遇,充分依托5G、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为体育产业赋能,完善体育产业大数据,加快壮大线上体育消费规模,让智能体育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用数字化引领体育经济的未来。


全民健身,体旅融合,我们要怎么做?


六是要让体育旅游与生态相融合。绿色,永远是体育旅游发展的底色;生态,永远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靠山”。要深入做好“旅游+体育”文章,加快户外产品开发,助力生态旅游发展,让旅游产业“动”起来,把“体育+旅游”打造成体育产业的新亮点、旅游产业的新名片。要拓展提升发展空间,推动观光型旅游向度假休闲型旅游转变,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质量。


资料来源:海南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