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数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我国森林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2016-2019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累计60亿人次,平均年游客量15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5%。其中,2019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8亿人次,占国内年旅游人数的近30%,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75万亿元。今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前三季度的森林旅游游客量明显少于去年同期,但根据数据趋势显示,均保持复苏势头,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中,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5000万人次,已接近去年同期的50%。森林旅游已成为我国林草业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极具增长潜力的绿色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更加健康和更加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对户外游憩的需求日趋多样化,森林旅游具有就业门槛低、参与方式多样、基本技能容易掌握等特点,目前我国森林旅游已逐步摆脱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传统模式,森林体验、森林养生、森林疗养、自然教育、山地运动、冰雪旅游、森林马拉松等新业态、新产品越来越多,呈现出百花齐放态势。
尽管中国森林旅游已经开展有近40年,但从全国来看,我国森林旅游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旅游休闲还属于享受产品而非日常所需;第二,我国森林公园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围绕着游客游览体验而展开,对于生态旅游知识的科普却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所以说我们起步较晚,起点较低。那么我们要如何发展森林旅游,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呢?
森林旅游如何从传统观光向深度游转变?
我国各类森林旅游地已超过9000处,但大部分森林旅游地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此外,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一直存在。过度的开发利用和人类活动,对森林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未来森林旅游的发展,应该要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前提,其次要与第三产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森林旅游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要延展森林教育功能,打造知识教育、研学、康养等旅游产品,从而让游客从中寻求灵感,激发创造活力。
一是要更加突出健康养生功能
作为森林旅游的一个重要新业态,森林康养发展前景十分光明。因为“它契合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契合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契合了人们对森林旅游趋向的新变化”。森林康养旅游的开发应根据森林的植被、地貌及水文特征,界定植物精气、负氧离子、杀菌素等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科学发挥森林养生保健功能;加强森林养生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如融合中草药产业、森林康复医疗业、健康餐饮业,建设森林康复中心、森林医院、森林餐厅等,延伸区域产业链,丰富创新森林养生业态;完善森林养生设施,推动森林养生基地的标准化;培养森林养生指导师,发展养生解说,向旅游者介绍不同环境、设施、疗养方式等养生功效,指导旅游者通过精神舒缓、饮食调养、运动锻炼等方式达到保健、养生、净心之效。与大旅游不同,森林康养要明确产品主题、发展主线和建设重点,每个产品都应当依据区位、资源、环境、文化等禀赋,搞出自己的特色,打造出精品,而不是搞成大杂烩或者大雷同。这样,就没有吸引力、竞争力,失去了发展森林康养这个新业态的初衷。
二是重视科普功能
科普研学旅游这几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之一,而森林是一个天然的科普场所,森林科普研学以森林生物群落特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要内容,面向以青少年为主的旅游者,以其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科普自由行、科普研学冬(夏)令营等活动。因此要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科普素质,完善科普解说系统,在解说方面不仅要做到活泼生动还应具有科学涵养,通过科普科教方式完整展示人与森林之间的关系是重点,增强森林旅游管理者、导游等供给者的生态文明素养。
三是打破季节限制
对于森林旅游来说,季节问题是直接影响游客的最大因素,受季节性的约束,很多相关旅游产品只能在特定的时段产生。因此森林旅游的开发,需要打破季节限制,利用季节气候和在地资源,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项目交错,夏季以氧吧、避暑为主题,冬季则可以开发滑雪、温泉、养生疗养等项目,实现不同季节间的互补和衔接,打造四季均衡的休闲平台。
四是要协调好多方关系
在操作层面上,要满足利益相关者,达到平衡状态。最早的可持续发展讲的是资源利用上的代际公平,而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要注意协调政府、商业部门、本地居民和游客的四方关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方投入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森林旅游发展中,要围绕主要风景点,融合周围的自然生态、乡风民俗、人文历史打造出相互衔接、互为依托的森林生活核心圈、辅助圈和拓展圈,真正形成生活氛围浓厚的“旅游大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