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旅演艺的如火如荼,文旅演艺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泡沫,疫情之下,很多之前一直顺风顺水的文旅演艺,开始遇到可棘手的困难,比如,投资判断失误、质量良莠不齐等现象让文旅举步维艰。
现在许多文旅演出采用真山真水布景,但比较受限于天气气候的影响,尤其在北方,会造成一年演出半年闲的问题,室内剧场演出不能够解决与观众进行互动的问题,并且都是单纯的演出票房收入。
只是外来游客的需要,不能服务于当地的百姓。所以需要的是一个既能服务外来游客的产品,又能服务于当地百姓的产品。
文旅项目的经营困境,最终造成极大亏损和浪费的前提下,文旅界开始对文旅演艺的内涵、质量和运营方式开始了新的思考和审视。
01 大型演艺已经过时
行业不断升级,缘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有一些文旅演艺作品自身原因。由张艺谋、王潮歌、梅帅元等打造的《印象·刘三姐》,被誉为我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
“刘三姐”凭借一己之力提升了阳朔的知名度,带动了桂林旅游的发展,成为广西旅游的名片。可由于内容的同质化,商业模式单一等原因,近几年,实景演出明显增长乏力,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游客口味的‘刁钻’,恰恰反映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02 沉浸式演艺带来新的体验感
传统的舞台演艺,大都 ‘高高在上’,对观众的专业素养有较高要求,自然跟观众有距离。而文旅演艺就是要让普通人享受戏剧的快乐,并让其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轻松地走进历史、获取知识、感受文化。
随着沉浸式演艺的兴起,区别于以往的观光式体验,沉浸式打破了演员与观众的舞台界限,而是游客可以参与其中,深入体验演出剧情的发展。
观众和演员合二为一共同推动故事发展,更加强调互动和参与。同时,观众和演员之间的界限模糊,观众被设定为剧情的一部分,而演员时而也会化身为观众。
每一个演出场景以及装置、道具的细节设计,都会营造出‘醒着走如梦中’的效果。
观众参与其中,有了极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沉浸式的体验和剧情娱乐其中,这样的演出,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获得独一无二的体验,观众一定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03 文旅演绎出路在哪
文旅演艺,尤其是现在,在经济繁荣的大环境下,每一个城市、每一个项目,但凡是做旅游,总会想到演艺。到底是“旅游+演艺”,还是“演艺+旅游”已经是文旅行业经常讨论的话题。
演艺来源于生活,但演艺要高于生活。但是文旅演艺的发展适应了整个市场后,一定要回到生活当中去,所以现在沉浸式、光影式,技术性的形式越来越多了,都是为了给游客制造一个进入空间,进入虚拟的原生空间。
我们正迎来一个全新的泛文化时代,现在在中国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没有文化的餐饮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文化的酒店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文化的房地产是没有增值力的,没有文化的人是没有生存力的,文旅的全新文化的IP,让内容产业成为鲜活的财富收割机。
04 文旅演艺“轻量化”
第一、做“微演艺”,如东北不夜城的灯笼姑娘,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等各种演出,同时给游客带来美食、购物、体验、娱乐、商业等需求,形成一套吃住行游购娱整套体系。因为单一的演出产生的效益少,况且不能满足游客其它需求,这也不能促成夜经济一套完整产业链的赋能。
第二、满足外地游客的同时,也要满足本地游客的诉求,因为文旅景区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微旅游是主旋律。
第三、盈利模式上我们不单纯只是靠门票的收入,更多的是商业的收入,形成新的盈利模式。
第四、不只是单纯的演艺项目,为当地打造一个特色产业,用产业来带动当地的旅游,打造特色产业业态,全面提升城市的更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