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如今成为城市的热门打卡地,许多人不管到哪里旅游,都不会缺席当地最具特色或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馆,希望通过博物馆里的文物、图片,了解更多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人文。诸多博物馆开启IP化发展之路,以“Z世代”审美,通过数字化方式展示馆藏文物,让游客深入了解文物的故事,博物馆越来越生动、越来越可爱。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的力量来自哪里?对于当今而言,博物馆发展的力量,很大程度来自于数字化。不论是数字藏品的发展,还是博物馆旅游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字化的力量。
近年来国家各部委大力支持博物馆与旅游相结合,出台系列支撑政策,加强博物馆文物数字化,推动沉浸式业态、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沉浸式旅游演艺与博物馆相结合,打造文博场馆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数字化创新让博物馆更容易接近和参与,也让博物馆文创产品生产销售走出新路径。从实体文创产品走到当下正火的数字藏品,通过更多方式将“沉默的历史”给玩活。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通信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给博物馆升级带来无限可能。一直以来博物馆都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由于疫情的影响,“云游”博物馆的方式逐步被发掘。可以预见的是,数字文化消费可能会成为未来一种比较重要的消费方式。在今年的主题阐释中,国际博物馆协会将“数字化与可及性创新”视作彰显博物馆力量的一种重要途径。应如何理性推进数字化建设,更有效地培育和发挥博物馆的力量?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这是近年来文旅市场的发展趋势。博物馆本身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同时也往往会成为旅游爱好者的打卡地,因此天然拥有文旅融合的契机,若能加以利用,则能进一步强化博物馆的活力。
自疫情以来,全国各地博物馆在发展理念、技术手段、业态创新等领域发力,探索出“云展览”、“元宇宙”、“XR沉浸式展陈”、“数字藏品”、“考古盲盒”、“文创雪糕”等一系列新的博物馆创新发展形式。一座博物馆的功能在数字化的加持下可以拓展到多大?
线上展示,线下体验。如今大众对博物馆“云旅游”并不陌生,本人更是对博物馆直播看得津津有味。线上展示的手段,会有更沉浸式的体验感,这是线下无法比拟的,线上策展,能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完整、系统地梳理,让观众对文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博物馆当下在进行的数字化创新,并不是简单地将线下展览搬到网上,而是在视觉呈现、展品设计、观众互动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让博物馆插上“数字翅膀”,持续为公众提供更多高品质文化供给。
而线下传统策展,能让公众走进博物馆面对面和文物交流,真正勾起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事业发展的思考。虚拟现实技术拓展了文物展示的空间,多元的呈现方式,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更加立体,丰富了人们的体验感。游客通过线上了解文物的各种背景知识与相关的历史文化,然后再亲身实地来到博物馆,近距离感受文物魅力。
线上参与,线下打卡,“线上+线下”全方位向游客展示博物馆的文化之美。未来博物馆旅游的数字化发展应持续研究观众的参观动机和行为习惯,结合自身特色,探索构建线上展览、直播导览、线上教育课程等数字文化服务矩阵,开发更有深度、更具个性体验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博物馆可以通过与更多互联网机构合作,通过数字化技术让历史与未来跨时空对话,重塑观众参观和认知体系,让文物以更便捷的方式,进入大众身边,让观众更容易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文化,感知到博物馆的力量。同时博物馆文创也为博物馆发展带来巨大的消费力量。博物馆文创要以通过文创传播文化为目的,既吸引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又实现博物馆的文化辐射。
博物馆的力量正乘着数字化的翅膀被更多人感知——是随时随地云游博物馆的便捷、是新技术赋予线下展的沉浸式体验、是博物馆数字藏品的浪潮来袭……数字化点亮了“博物馆奇妙夜”,博物馆不再只是等待市民走进它,而是千方百计让自己走近市民。当博物馆一手握住科技、一手握住文化,光彩夺目的中华文明势必能更好地走进千家万户。
来源: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北京商报、厦门日报、重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