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旅游如何更大众更接地气?
日期:
2021-03-30
浏览次数:

3月20日,三星堆遗址文物“上新”,再揭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这一消息瞬时触发了游客对三星堆主题相关旅游项目的极大热情。


博物馆旅游如何更大众更接地气?


根据在线旅游服务平台携程旅行网(下称“携程”)统计数据显示,3月20日至21日周末两天,通过携程平台预订三星堆博物馆门票的游客数环比上周末(3月13日至3月14日)增长近12倍。

不少游客不惜打飞的前来一睹神秘的“古蜀文明”,从门票客源来看,约五成游客来自四川本省。此外,江苏、北京、广东、重庆、上海的游客订票最多,从年龄来看,80、90后人群最具探索精神,其次是70、60后人群。


博物馆旅游如何更大众更接地气?


“三星堆”热背后,代表着博物馆旅游正在“走入寻常百姓家”。被“段子手”单霁翔圈粉、被《国家宝藏》霸屏,还有逢展必有的“故宫跑”……近年来,文博圈的热词一次次走进公众视野,博物馆热度持续升温。

近几年来,博物馆建设发展速度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然而,走进博物馆的观众依然以业余爱好者居多,数据可见,平均每月都会走进博物馆的“馆虫”仅占参与调查网友的6%,而观众的逛展时间大多集中半天以内。尽管媒体报道中的侯展时长不断被刷新,但表示愿意排队2小时以上观展的网友仍是少数。发掘观众们“深度逛展”的乐趣,是博物馆发展新方向之一。


博物馆旅游如何更大众更接地气?


中国博物馆事业正处高速发展阶段,然而重保护、轻利用,重学术研究、轻成果转化和文化传播的现象仍然严峻。从IP视角来看,博物馆是一座还没有深度挖掘的“创意富矿”,其藏品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为博物馆文创产业提供了无限的生命力。但问题在于,很多博物馆普遍缺乏专业的设计能力去将自己的IP变现,同时也缺少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市场嗅觉”。如何使博物馆的收藏、研究、教育等功能得到全方位发挥,这既是业内关心的问题,也是博物馆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定位所在。

发展博物馆旅游,这就需要让大众看得懂、玩得了、带得走。


博物馆旅游如何更大众更接地气?


看得懂:长期以来,博物馆主要面向的是文化艺术水平较高的参观者,一张简单的展签就能调动起他们对于展品的相关知识储备。但随着博物馆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参观者基数大幅提升,人群类型也不断丰富,要求博物馆设计出更贴近大众的展览形式。同时也要让讲解变得生动有趣,一个比喻或一个玩笑,能让讲解充满趣味,也能让文物(或历史)变得立体鲜活。因此,讲解应该避免教科书式的生搬硬套,唯有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述、亲民风趣的表达才更接地气,更能俘获观众的心。


博物馆旅游如何更大众更接地气?


玩得了:进入互联网时代,观众的欣赏方式也在变化,这就要求博物馆也要适应公众文化消费的习惯。要深度挖掘博物馆的文化旅游内涵,一方面要实现展览特色化,另一方面则需突出互动体验,改博物馆以“物”为中心成“以人为本”,让传统文化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博物馆讲好文物故事后,还要创新传播方式,让知识视觉化、趣味化、体验化。参观博物馆不再只是看展览、赏文物,也能尝美食、做手工、听讲座、看演出——就像逛“文化MALL”一样,成为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


博物馆旅游如何更大众更接地气?


带得走:当我们离开博物馆,一件好的文创衍生商品能帮助我们留存记忆,把博物馆的展览、文物和其反映的社会思想带回家。如何让橱窗里“冷冰冰”的文物有“温度”,甚至“带的走”,亦为当前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比如这次三星堆的新发现,“三星堆遗址连拆六个盲盒”,这个比喻也成功带火了文创产品三星堆盲盒。事实上博物馆搞文创不能闭门造车,既要立足自身馆藏资源和特色,从实用性和审美观的角度思考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同时也要注重挖掘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通过文创产品,以文创产品自我表达,让大众更了解博物馆文化,“把博物馆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