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敌环绕下主题公园怎么“突围”?
日期:
2020-02-18
浏览次数:

主题公园发展如火如荼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政策倾向、行业投资、消费需求等因素成为主题公园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主题公园其实也过了野蛮生长、供应稀缺的年代,今天的国内主题公园行业,大层面格局几乎底定,各大品牌亦有自己的招数和套路应对下一阶段发展。

主题公园之所以成为地产、文化、科技、政府、投资商等多种力量角逐的对象,是因为园区的经营手段不局限于传统景区的运营模式和政策限制。在其开发基础上,可发挥多种力量进行规划改造,利用资源优势加大宣传资源,采用疯狂价格战等手段冲击市场,以获取最高利润。

由于方特、欢乐谷、海昌极地海洋世界进行的全国性扩张,导致在全国各大区域板块都形成较为严重的区域竞争现状。以往的一个乐园吸引全国客群的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么一个主题公园如何在群敌环绕下成功“突围”呢?

区别于传统景区

如何创造出足够有商业价值的时长,甚至二次重游率呢?唯有内容,足够多的景点数量和足够高的景点品质,以超出个人时间所及。主题公园相比于其他景点的独特内容价值包括:

1、游乐设施,通常更复杂,更快,更大的硬件设备往往更有吸引力;

2、独特性,独特的游乐设施和景点往往比标准化游乐设施更有吸引力;

3、规模更大/更高/更快,更有吸引力;

4、身临其境、强烈、景观优美的主题更有吸引力,没有主题会很影响吸引力;

5、主题和娱乐队列;

6、使用当下流行的IP,比如哈利波特;

7、表演设施,有运输系统的表演往往比单纯演出更有吸引力。

竞争激烈

目前的主题公园界属于“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迪斯尼、六旗、环球影城的进入,方特、长隆、欢乐谷的发力,世茂、万达、恒大等地产商介入旅游,政府着力投资或者支持本地开发商进行投资,让主题公园的竞争呈现地产、文化科技、政府、投资商等多种力量角逐的局面,其运营手段和获客手段将不仅限于传统旅游的运营思路。比如做地产的可能会借助业主资源优势和宣传资源,投资商则有可能会为了短期利益采用疯狂价格战等手段冲击市场。其复杂、其多变皆难以预测。


如何“突围”?

在中国主题公园市场一直存在着门票收益占比过高,而零售、住宿等服务收益过小等问题。那么如何“突围”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前提是编制适宜自己的开发规划。编制独具特色的主题公园开发规划,突出园区某一个或者两个特别的旅游产品,充分挖掘园区旅游资源,形成对游客的吸引点。文化IP的打造和娱乐项目的创新也是主题公园在轻资产输出过程中的重要举措。

关键是建立一条自己独特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所衍生出来的餐饮、商业、酒店以及其他消费领域的内容才是主题公园的价值所在,而门票收入仅仅是这个产业链中的一小部分。事实上,国内不少的主题公园在衍生产品和商业模式上已开始探索,通过在主题公园周边大量建造主题酒店、商业街区、演艺场所等,来试图拉长消费者的停留时间,提升消费能力。

重点是内在文化内涵的培养。光建立产业链当然远远不够,主题公园产业链的形成,更多的不是通过外在形式上的设备、设施等建设,而是内在的文化内涵培养。高科技的设备可以购买,技术性的产品也可以引进,但是文化内涵作为主题公园的灵魂,且要符合中国市场,这是最大的难度系数。

难点是分析竞争市场,瞄准目标受众。主题公园与传统景区存在差异性,传统景区立足本地特有资源进行二度开发,而主题公园是基于受众需求进行创建,公园除了挖掘特有资源外,主要是基于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公园产品类型不同就决定着吸引的目标受众不同。动植物主题公园、影视文学主题公园、科技互动体验主题公园等多类型公园的开发具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