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景区的持续发展,观光游的形态进入存量资产盘活和进一步精耕细作,提升产值和盈利空间的新时代。之前,以观光游形态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和变现路径都已发生巨大的转变,尤其是观光的产品业态。如何开拓二消去挖掘游客的产出价值,并为游客带来良好的体验,如何突破观光形态的复购率低、二次消费比例低等难题,这些都是联动性的生态问题。
目前国内景区都在小心摸索突破原来传统的景区商业模式,从景区二消,到文创产品的开发,以及到新型体验内容的植入,带来的是一种新的存量资产的盘活,通过提质增效带来更大的价值,获得越来越多的景区认可。
很多景区门票价格较高,一度被诟病过于依赖门票经济。政策层面上,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在继续推动。门票降价甚至免费后,景区怎么赚钱?如何让游客多来多购?景区的复购力,依赖于其二消项目的深度打造。
首先,要解决疫情常态化下旅游景区陷入低迷状态,专家都在说,因为疫情失去的消费难弥补,那些景区自然需要利用一些手段来刺激消费,比如门票降免。但是门票降免是解决旅游景区营收低迷的不二法宝吗?当然不是。越来越多的业态正向综合性景区转变,让二消高效运转起来,才是让景区起死回生的关键所在。
游客需求越来越多元,看过听过见过的世面也越来越大,如果还靠门票经济的话是行不通的。在巩固传统观光营收的同时,也要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拓展新的文旅经济业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景点实现二次营收,说到底就是开发深度经营项目的问题。当景区客流并不稳定、景区内的消费频次低,提高二消产品的单价是景区保本获利的方式。景区内的索道、缆车、观光车、参与性的娱乐项目、演出、购物等,都属于二次消费项目。景区的“二消”项目要获得盈利,需要因地制宜,推出契合游客需求的个性化产品。探索多元化的收入渠道,才有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新业态收入对于景区收入而言是沧海一粟,景区更多还是做可持续化的二消产品。什么才是可以能为景区持续吸金的利器呢?
一是利用特色美食创造收入。“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吃”排第一位。景区可以以美食为抓手,通过引入大量的本土特色餐饮和国内外知名连锁品牌进入景区,解决旅游餐饮痛点,既为外来游客和本地市民带来诚意满满的一站式美食打卡体验,并可在旅游旺季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民俗文化节等形式引发游客消费,同时也让餐饮与项目的旅游目的地功能实现双向赋能。
二是打造夜间娱乐休闲节目。如果缺乏夜间娱乐项目,过夜游客数量必然大打折扣,难以促进住宿等二次消费的增长。景区开放夜间观光,打造一系列夜间休闲节目和休闲娱乐场所,如露营、音乐节、旅游演艺、休闲街区等,满足游客晚上娱乐休闲的需求,延长游客在景区的游玩时间,刺激二次消费增长,把游客留下来。
三是创造舒适、有特色的住宿环境。结合景区当地特色打造独特的住宿体验,形成“高端度假+星级饭店+精品民宿+商务宾馆+房车营地”的旅游住宿产品体系,在景区范围内统一打造旅游餐饮、娱乐消费、交通出行的“闭环式”服务,让住宿业与餐饮、娱乐等行业形成良性互动,除了提供夜晚住宿外,还可以承载美食、艺术、社交、健康、娱乐等需求,探索出景区住宿业发展的新路径。
四是优化游线设计与业态分布。根据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重新设计游线,用完整的节线、丰富多变的玩法、时尚美观的造型,结合主要客群的需求契合当下人们的审美习惯,打造更多消费场景,提升游客“二消”概率。
五是开发特色的旅游商品。攻克二消难题绝非易事,要促进景区二消产品的销售,须打造IP爆款,要在遵循市场导向的前提下,设计出具有差异化的产品。锚定不同目标用户,定位差异化商业路径,增加景区的营销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
来源:中国网、执惠、中国旅游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