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人从众”。
自从2008年“五一”长假被取消后,由于春节长假以探亲为主,“十一”黄金周成了不少居民唯一可以长途旅行的假期。十几亿人同时放假,再加上统一的休假节奏,必然带来糟糕的出行体验。黄金周变成“黄金粥”。长期以来,国内景区一直奉行以“接待量”论英雄的“多多益善”原则,逢假必堵已是一个非常尴尬的现状。受利益最大化驱动的景区经营者,能否在具体实践中坦承并恪守这一限量“红线”有待观察,但假日景区如何解决人满为患的难题却是迫在眉睫。
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要加强信息及时发布渠道,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种移动端预订平台,养成游客有计划出游的习惯。同时完善统计系统,提高准确性。景区要及时发布假期旅游消费指南,让游客在出行之前能够得到相关的信息,合理选择出游目的地和出游路线。继续推行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加强流量监控,科学引导游客分流,使游客的排队时间大大减少。
在景区硬件方面:应该设计多条交集少、不对冲、易分流的游览线路,提升景区承载力的“含金量”。景区内游客数量达到最大承载量80%时,启动包括交通调控、入口调控等措施控制旅游者流量。
1、入口调控。①合理设计旅游者排队等候的方式和途径。通过开通快速入园通道疏导分流入口处游客。②通过折扣补偿、延长有效期、多种形式的通票等,减少景区人口或设备设施入口的旅游者数量。③在景区入口大门及售票区,增设电子显示牌,提供给旅游者最及时的信息。
2、区内调控。①通过分时入园、高峰限时逗留,减少景区内旅游者数量。②在主要景点前设置电子显示屏,显示旅游者的密集分布情况,供旅游者合理选择下一个景点③必要时根据预案,派专人将游者疏导至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或应急避难场所。
在旅游供给方面:必要的时候将采取一些弹性供给措施。因为大家知道我们旅游有平季、旺季和淡季,按照峰值期配置资源在平季和淡季可能会有一些供给过剩的情况。为了实现全年均衡发展,我们在节假日高峰期增加一些弹性供给、临时供给,在有条件的景区,可以扩展备用停车场,增加一些临时移动厕所,增开临时服务窗口,增设电子讲解等智慧服务,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峰期的压力。
在服务设施方面:进一步制定、完善游客接待和分流方案;计划新建游客高峰期的疏导通道、游客咨询服务点等,完善游客疏导和引导设施;新增安全警示牌、安全防护栏等安全措施,加强安全工作。还可以通过有效的数据监控来避免拥堵,高峰期通过园区实时客流监测,在园区内游客量达到预警阈值时,系统自动提醒现场工作人员停止售检票,景区电子屏幕显示信息提示游客先前往周边景点游玩。景区有效的标识指引对缓解拥堵也极为有效,例如:售票处、检票处、洗手间等路标提示,也可助力游客自主观光,以减少在拥挤情况下寻找工作人员的窘境。
在旅游交通方面:要想治堵,必须疏堵结合并逐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更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很难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从长期来看,还是要发展公共交通,改善道路通行条件。精细化管理才是缓解交通拥堵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启动交通运力动态调整预案,通过周边道路管控、区内停车控制、等措施削减游客,错峰接待。
从宣传服务来看:景区在日常宣传和推广工作中,也应通过各种活动,结合当地节庆、农产品上市等采取灵活营销手段,引导游客错峰出游。错峰出游或能改变旅游扎堆现状,但如何实施还需完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