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风景区如何变“水”为“利”?
日期:
2021-12-03
浏览次数: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持,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割舍的保障系统,具有保障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


水利风景区如何变“水”为“利”?


长期以来,“水利”一直被用作水利工程的总称,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除水害、兴水利为主要功能的工程性水利,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旅游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利风景区,不仅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水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水利风景区如何变“水”为“利”?


与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相比,新时代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所具有的内涵更加丰富,所涉及的主体更加多元,所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与国家、区域各项事业、各个领域的发展亦更加紧密相连。水利风景区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谋划建好水利工程,开发好水利风景资源,挖掘出已有水利工程的潜在价值,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


水利风景区如何变“水”为“利”?


据统计,全国已有878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000多个水利风景区达到省级标准,遍布七大流域,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涵盖各大江河湖库、重点灌区和水土流失治理区,为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娱乐、体育健身、观光旅游、科普教育、文化活动等提供了幸福生活的河湖生态空间。


水利风景区如何变“水”为“利”?


878个国家水利风景区中,水库型、河湖型景区水质在Ⅲ类以上占近九成;水土流失治理率90%以上的占比超过七成;林草覆盖率80%以上的占比超过六成。数千个水利风景区像一颗颗璀璨绚丽的明珠,遍布神州大地,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一抹靓丽的风景,发挥了“维护水工程、保障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弘扬水文化、发展水经济”的重要功能,满足了人民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幸福河湖的迫切需要。


水利风景区如何变“水”为“利”?


水利风景区,顾名思义,自然以“水”为灵魂。这就需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意凸显“水”资源特色、挖掘“水”文化底蕴、弘扬水利精神、彰显科技力量,充分发挥水利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和发展潜力,把“护水、治水、兴水”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保护水生态、挖掘水文化、做活水经济,做好水网规划,加强源头保护,严格落实“水十条”等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城市建设与水利建设、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生态旅游有机融合,把水系做活、做精、做美,建设最美水利风景区、提升最美城市水润度。


水利风景区如何变“水”为“利”?


近些年,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思路由原来单一的“治水”与“造景”,转变为更加注重地方水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展示。水利风景区在建设过程中始终注重更加注重文化内涵挖掘、传承与弘扬,围绕景区文化做文章,充分挖掘周边水文化相关资源,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水文化脉络轴线,提炼出特征鲜明的地区水脉元素,展示水利成就、弘扬水利文化、传播水情知识、讲好治水故事,打造水韵文脉、水韵乡愁等一系列文化节点。


水利风景区如何变“水”为“利”?


现阶段水利风景区建设主体及其投入主体更多还是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开发投入力度还不够强,引进高端优势的市场主体及项目的深度还不够。因此要遵循市场规律,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扩大积极有效参与,探索PPP等融资新模式,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新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主导作用。

-

部分资料来源:《国家治理》周刊、《新湘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