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盲盒玩法的元年。
2020年,盲盒营销开始盛行。
近年来,盲盒在消费者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年轻消费者而言。盲盒市场的火热,使它不再只是玩具、手办的代名词,新玩法的层出不穷,也让盲盒开始频频跨界到不同的领域。
如今的景区营销,最先强调的就是要跟上新的趋势,不论是早几年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营销,还是现在的直播带货、盲盒营销,为了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要,旅游业都在多方尝试,找到新的营销突破点。
比如一直以“会玩”出名的故宫。
图片来源于故宫淘宝店
4月21日“故宫淘宝”上线首批盲盒文创,接下来的火爆销售,让故宫立即再度疯狂上新——一批以明朝宫廷人物为内容的人物盲盒。故宫淘宝两款盲盒上线之初,销量占据其网店潮流玩具前两名,甚至一度缺货,合计月销量过15500+,在剔除土豪买家端盒购买外,“故宫淘宝”仅盲盒的保守收入就有76万元/半月,吊打国内不少景区文创。
图片来源于故宫淘宝店
故宫的尝试非常成功,接下来如今,陕西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也有了自己的盲盒文创,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许多景区正在积极探索“文创+盲盒”模式的可能性。
各位业界大咖们玩盲盒玩得不亦乐乎,事实上,盲盒只是一种营销模式,而不是一种品类划分。为什么许多景区热衷于做盲盒呢?当然是它给大众带来“收集”和“惊喜”这两大无法抗拒的心理需求。
这种新玩法虽然可以在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但若是要让这种营销方式为景区带来持续可靠的流量和更高的附加值,则需要注重新玩法的内容创新和产品自身的品控力度。
景区要玩转盲盒营销,还是落在两个重点上:一是有文化底蕴、有故事情节,二是要会玩,也就是会做营销。
有文化底蕴、有故事情节,还是得说IP。
对于景区盲盒营销而言,IP孵化运营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或者是一个超强IP,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或者就是原创设计,有新意,有文化,还能受大众喜欢,尤其是可以让年轻人喜爱。比如泡泡玛特。于景区而言,它可以是一个承载文化、代表景区的形象(比如熊本县的熊本熊),也可以是当地的一个传统文化节日(比如泼水节)。总之,这个IP可以从当地的景区文化、消费场景等方面进行融合创新。对于景区的盲盒营销,就不一定非得是手办娃娃之类的,也可以有其它的文创产品用盲盒的模式来营销,这就需要景区自行思考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现下流行的新方式,比如某部电视剧、电影或者综艺节目热度爆发之时,景区乘势借助IP推出联名产品,并搭配盲盒玩法。比如今年许多品牌与迪士尼联名,推出系列产品。由于盲盒的收集属性,景区与IP打造定制款产品包装,加上盲盒营销的赋能,增强产品的神秘感,这实在是刺激消费的一大利器。
会玩,会营销,自然要说营销的手法与理念。
盲盒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的原因在于限购、新品、收藏等,刺激大家一再去抽“盲盒”的动力是什么?隐藏款、特殊款绝对可以拿来一说。这里就类似于“限量”的概念。因为少,因为更要看运气,所以就更加吸引人。“限量”这个词在商界是由来已久,限量款的包包、化妆品,哪怕再贵,也有人去抢。而景区开发的商品一般都是大众化的,接地气而有生活气息的,如何将“限量”和大众化平衡好,也是“玩转”盲盒营销要着重考虑的事情。
同时,盲盒营销在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景区的社会信用与品牌价值,要持续创新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新需求,依靠景区产品自身来增加营销的附加值。若只是一味地追求新的营销模式,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产品本身,那么就不是“盲盒营销”,而是“盲目”了。如何立足产品本身让营销附加值更高才是景区应着重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