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国务院总理李强就乡村振兴工作表示,下一步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三个关键词:一是全面。不光是发展经济,而是要全面彰显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二是特色。中国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要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风貌,保护和传承好地域文化、乡土文化,不能千村一面。三是改革。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来促进乡村振兴,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让他们积极参与改革,并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乡村振兴要全面发展。乡村振兴,必须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推进的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中的体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也应创新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从单一种养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更好发挥乡村农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同时还应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主导作用。无论是乡村产业兴、人才兴、文化兴,还是生态兴、组织兴,都与农村集体经济密切相关。要把重点放在效益质量的提升上,尤其是用好土地这一资源性资产,创新“村地区管”“村地县管”机制,探索产业用地指标跨区域置换实施路径。鼓励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项目,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绿水青山中真正孕育出金山银山。
乡村振兴要突出特色。推动乡村振兴,打造特色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因地制宜,立足乡村实际,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汲取城市文明及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乡村应在深入发掘自然景观与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人文底蕴深厚的乡村,可以挖掘优秀传统民俗节庆资源,培育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节庆会展业,在乡村生态美学建设的基础上,利用文化与旅游天然的耦合性,组织具有仪式感、参与性、场景化的乡创活动,推动乡村文旅融合。生态秀美的乡村,可以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开发适合大众康养、休闲、体验的文旅产品,推动创意设计、演出等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
乡村振兴要深化改革。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来促进乡村振兴,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让他们积极参与改革,并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也就是说要处理好农民、集体与国家的关系。协调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改革的深化与推进,要坚决守住农村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政协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