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赓续历史融于未来?
日期:
2022-10-28
浏览次数: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城市精神的传承和根脉。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


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赓续历史融于未来?


“历史文化名城”这个概念被正式提出始于1982年,最初为了保护曾经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截至2022年3月28日,全国共计有140座。


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赓续历史融于未来?


国务院2008年4月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提出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五项条件:第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第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第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第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军事要地,或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第五、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赓续历史融于未来?


历史和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凝聚着这个城市最本质也最独特的精神。如何留住“根”,如何升华其中的精神内涵,一是对城市遗迹、文物等硬件的保护,二是要引导人们走进历史和文化。历史和文化的本质在于“人”,是城市内生活成员的共享价值观。


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赓续历史融于未来?


首先我们要保护这个城市完整的布局,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原貌,应保尽保,先保后修。加大保护修缮力度,提升活化利用水平,让历史建筑历久弥新、焕发生机。古城的保护规划工作都应在城市“微更新”上下足功夫,以“修旧如旧”的“绣花”功夫,将历史建筑的昔日风采展现出来,“唤醒”历史记忆,让城市更有个性和“辨识度”。例如,杭州采取分类指引,精细管控模式,一个更现代、更时尚、更舒适的主城区让人们记住乡愁;始终以人为本,成都老城在新业态的植入和提升中获得新生。


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赓续历史融于未来?


再就是需要展示和利用,因为建筑是展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风貌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城市精神的体现。因此政府对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的保护应该加大资金投入。要遵循先考古后建设的原则,以敬畏和审慎的态度去对待我们古城的改造和拆迁,珍视我们古城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这样才能保护更多的文物,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文脉。


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赓续历史融于未来?


其次就是“活化”古域,引导人们走进历史和文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并不是围蔽起来与城市隔绝,与群众生活脱离。这样没有传承的保护是毫无意义的,而应在坚守保护底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整体价值,以人为中心开展活化利用,与城市发展居民生活相融合,通过结合文物建筑的文化传承功能、景观功能与文化展示游览、公共服务活动结合起来,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传承生生不息。要深入挖掘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让城市留下记忆,让市民记住乡愁,使历史建筑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品位的标志性建筑和网红“打卡地”。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要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找思路、找依据,使传统文化和创意文化相结合,通过不同的产业形态,对传统文化进行开发,使传统文化得到新的传承和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赓续历史融于未来?


还要积极挖掘文化特色,创新历史文化的展现展演方式,打造更多的历史主题节点,优化街区交通组织管理,增设街区公共服务设施,对古城建筑风貌提升、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一体谋划、整体推进,增强游客体验互动性参与感,满足市民与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赓续历史融于未来?


历史古建筑是祖宗留给今人的丰厚财富,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下去的宝贵遗产。做好历史建筑保护,既是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绿色发展、居民增收致富的前提条件。有历史有文脉的城市,才能更有故事、更具人气魅力。


来源:九江视听网、昆明信息港、齐鲁壹点、中国江西新闻网、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南方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