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转“气象+旅游”新模式?
日期:
2022-09-30
浏览次数: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气象与旅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气象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有利于旅游发展,从而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天气现象、气候条件及其衍生产物。


如何玩转“气象+旅游”新模式?


气象景观旅游是在国家倡导绿色、低碳的大背景下,围绕“旅游+”对气象资源进行深度开发,设计旅游线路,满足公众休闲、养生、求知等需求的新型旅游品种。“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秋时节去钱塘观潮,夏季避暑,冬季避寒,这都是气象与旅游结合带来旅游享受。


如何玩转“气象+旅游”新模式?


品质优良的旅游气候资源,是开发气象旅游的基础。在国内已涌现出了重庆铜梁气象康养、浙江丽水“天然氧吧”、新疆阿勒泰“中国雪都”和“清凉贵州爽爽贵阳”等知名气象景观旅游品牌。


如何玩转“气象+旅游”新模式?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对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作出统筹谋划部署。其中明确提出,发展气候适应型旅游业。2022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进一步强调,要加强气象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如何玩转“气象+旅游”新模式?


推动“气象+旅游”融合发展,一方面是融合创新气象生态产品价值,另一方面是创新气象旅游服务体系。其重点任务主要有六个方面:


如何玩转“气象+旅游”新模式?


首先要开展气象景观资源普查和评估。从观赏价值、稀有程度、典型程度、知名度与影响力、历史文化价值、科研价值等多个方面,对气象景观进行深度挖掘和逐一审查、评价,加大优质气候旅游资源挖掘回顾力度,开展气象旅游资源研究,积极引导气象景观资源的开发,做好气象旅游资源的常年监测、调查与评价工作,积极推动气候资源向旅游资源、养生资源和生态产业资源转化。


如何玩转“气象+旅游”新模式?


二是进一步完善旅游气象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游客生命健康安全和旅游安全运行,针对性开展旅游气象服务工作,为景区和游客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共同推进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分类、分灾种加强旅游气象服务保障,针对山岳型景区,强化雷电、暴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针对涉水景区,加强强对流大风、中小河流洪水和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风险预警。针对不同灾种和人群,增加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提示。


如何玩转“气象+旅游”新模式?


三是加快培育“气象+旅游”融合发展的产品。科学把握气候变暖机遇,发掘气候资源潜力,大力开发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强调推动旅游与气象融合发展,积极开展气象景观旅游项目设计和建设,并制作发布气象景观旅游服务产品,建设生态旅游区、天然氧吧、气象公园,大力开发避暑避寒旅游产品,合理开发避暑避寒、赏花赏叶、冰雪云雾等气温敏感型旅游观光、科普、度假新业态,加快培育“气象+旅游”现代产业体系。


如何玩转“气象+旅游”新模式?


四是通过建立旅游大数据服务子系统、气象预报预警子系统、旅游气候资源子系统、智慧旅游服务子系统和业务后台,深入挖掘旅游气候资源,创新旅游气象服务长效机制,提高旅游气象服务标准化水平、气象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助力气象与旅游融合发展。


如何玩转“气象+旅游”新模式?


五是完善旅游目的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急处置和游客安全管理制度。识别并评估气候敏感型旅游资源的潜在风险,科学开展古树名木、桥梁、村落、古建筑、遗址遗迹等旅游资源保护的人工干预。鼓励各地实施温湿度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等旅游地气候舒适度指数发布制度。


来源:中国旅游报、呼伦贝尔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气象报、青岛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