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损失,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着人们重新审视旅游业的价值,挖掘中国旅游业发展结构性潜力。在大众日益重视休闲的背景下,旅游将更多地聚焦周边游、本地消费等领域,此举将有助于推动形成以内循环为主的城市旅游新模式。
县域旅游出现在了大家的眼中。县域,一头连着城镇,一头连着乡村。县域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增长点。
近年来,全国诸多县域正迸发出强劲的旅游发展动力,县域旅游由此得以迅速发展。近日发布的《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2》显示,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平均实现旅游总收入145.3亿元,平均接待游客总人数为1326.27万。
当前我国文旅产业发展正处在由“量”到“质”的关键跃升期。受限于县域经济水平,县域旅游的基础设施、公用服务配套、从业者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主要集中在交通设施、通讯条件、住宿、餐饮、门票、深度体验等几个方面,如何实现从“量”到“质”的艰难转身,给游客们更好的旅游体验,主要有几个方面。
着眼长远、量力而行。既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又要根据县域经济实力,量力而行,两者都不可偏废。既不能揠苗助长,过度超出现有财力大办旅游赛事活动,又不能仅仅依靠滚动发展,亦步亦趋,始终跟不上旅游发展步伐。
摸清家底,融合发展。对县域内各类旅游资源进行梳理盘点,科学规划几条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各景区景点的融合发展。同时,搭建有效平台,将旅行社、旅游酒店、景区等资源进行统筹有机组合,面向游客整体打包销售,既能更好满足游客物美价廉需求,又能激活各类旅游资源。
文化为先,发挥优势。做好文旅融合规划,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县域旅游发展要开发本土文化要素,优化县域文化旅游空间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强化特色功能,形成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以精品文化资源为“轴”,深入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和乡土文化内涵,以风格各异的文化旅游线路为“线”,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炼适应美好生活需求的文化内涵,塑造品牌,彰显特色,通过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引入和开发多元时尚文化,聚集文化创意、影视演艺、体育赛事等多元业态,从规划上避免旅游同质化问题,全方位规划县域文旅融合的发展。
夜间旅游,全时不断。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的有效载体。发展夜间经济不仅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能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创造就业,多元化展现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县域旅游离不开夜间经济的繁荣,依托城区设施和重点景区,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时尚购物等夜间旅游经济产业,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繁荣城市夜间经济。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大投入,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
数字时代,智能引擎。县域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和传统产业集群转型的主阵地,数字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随着新基建的加速推进和数字技术的“下沉”,我国县域将逐步提升对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提高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加速县域生态价值转化,推动要素市场、商业模式、组织模式重组,形成县域数字发展新动力。县域旅游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提升项目遴选的科学化水平,赋能县域文旅产业发展。
结语:发展旅游不只是让县域旅游更好,更是要让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得更好。做好县域旅游应该按照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一项一项地创新、建设、完善、提高,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从而提高游客原生性旅游体验。
来源:文旅中国、湖北日报、发改委、《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