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旅游发展中的供给与需求
日期:
2024-08-23
浏览次数:

旅游业因其市场规模大、带动作用强,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支撑产业。如何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怎样统筹旅游发展中的供给与需求,进而也成为焦点问题。


当前,我国旅游市场供需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

第一,需求分化、主题多元是需求侧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认知提升,旅游消费在向品质观光与主题休闲度假转向的同时,旅游需求也逐渐分化,主题逐步多元。首先是针对功能类物质产品,旅游需求关注性价比、安全性、便利性与品质感;针对文化类体验内容,旅游需求聚焦主题文化、审美趣味、教育习得与场景差异。其次是物质产品消费理性化、谨慎化,需要在良好性价比基础上比拼品质。再次则是主题多元、体验细化的旅游产品更易吸引游客。我们之前可能为了一个观光景点、一个网红线路奔赴一座城,现在则因为一场演唱会、一个冰雪节或是一场“村超”比赛等远赴一个目的地。最后是消费市场分化,一部分群体追求谨慎消费,追求体验内容,一部分群体跟随潮流消费。前者从微度假、短途游产品“火起来”可以一窥端倪,后者伴随新媒体热点,网上一张美图、一段美文也可能引得众人争相奔赴。

第二,供给侧一定程度面对供需不够匹配、产品同质化、部分存量项目运营质量不高等挑战。

面对需求分化、主题多元、物质产品消费更理性、文化内容体验升级等需求变化,首先,整体上看一些供需不够匹配,细分领域则是针对细分客群的适配产品供给不足、性价比不优、体验内容不够。旅游市场一定程度存在观光居多但休闲不足、物质丰富但体验不足、美景很多但文化挖掘未能到位的矛盾。其次,一些市场主体为追逐网红爆款产品而跟风模仿,产生一些模仿抄袭项目。最后,前一阶段获得投资的诸多文旅小镇、文旅综合体项目,还存在运营效率不高、投资回报不佳问题。


驱动模式、开发和运营方式、产品创新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第一,驱动模式缺乏市场因素。

一些旅游项目开发,多以旅游地产或金融资本驱动,驱动因素缺乏市场需求导向。因此开发、运营的关注点既不是目标客群需求,也不是市场消费内容,自然也就缺失市场化运营的可能性,项目运营质量与投资回报业绩不高。

第二,开发、运营方式不够科学。

围绕市场需求的开发、运营,需要依托具有成功经验的市场化团队,理性判断市场,科学决策投资、开发。但当前很多开发团队从市场分析与项目定位开始就以主观判断代替了科学的市场分析,其结果自然也不能适配需求。

第三,创新不足,产品缺少差异化。

旅游产品的开发、运营需要创新,需要提供差异化的主题体验内容。但是,一些开发运营单位创新精神不足,对细分客群理解不充分,专业创新能力不够,可能还存在资源思维、成本思维、渠道思维、单体产品利润思维等,而忽视了用户思维、服务思维、复购思维、整体产品线利润思维,忽视了底层的产品创新,也就造成了产品单一、研发不足,物质偏多、文化偏少,功能有余、体验不足。


统筹旅游发展中的供给与需求,需要在守住底线、释放需求、科学开发及鼓励创新方面系统突破

第一,守住安全、信用底线,创新多元化产品高线。

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旅游消费的底线是功能品质的安全、信用保障,其次才追求主题差异化体验内容。因此,细化行业开发、运营标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守住安全、信用底线,也是保障旅游消费的底线安全。在此基础上可以追求产品差异化创新,补齐供需匹配过程中存在的短板。

第二,持续优化政策,释放消费需求。

如进一步推动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保障假日消费时间。

第三,聚焦细分需求,科学开发运营。

随着一些旅游客群的细分化、垂直化,其消费需求也趋于多元化、细致化,如体育旅游、研学旅游、亲子旅游、康养旅游等旅游客群进一步细分。因此,文旅企业也需要找准自身客群定位,提供适配产品。同时,旅游产品的主题、功能、内容也进一步细化,涉及的投资、建设、运营也更为专业、细分化。因此,需要以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集成性的方式,聚焦细分客群、细化需求,使得开发、运营既有性价比,又有体验好的好产品、好服务,满足细化需求。

第四,以“+旅游”的模式跨界融合创新产品。

以“+旅游”的方式推进旅游供给体系建设,是要推动跨产业、跨行业融合,促成一批“工业+旅游”“教育+旅游”“科技+旅游”融合产品。如作为冬奥会场馆的首钢园的空间改造,通过“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跨界创新方式,以及冰雪旅游产品、文艺旅游项目、亲子旅游内容等新产品、新内容,盘活工业遗址存量空间。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