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日趋向好,疫苗接种快速展开,假日旅游是否又将恢复“人从众”模式?景区是否准备好迎接爆炸式的旅游增长?
目前国内的旅游数据中,门票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如果剔除门票收入,其他方面的收入就少得可怜。经常在节假日旅游情况总结中听到大家抱怨景点的门票过高,尤其是一些热门景区,门票价格的过高,已经让许多想旅游的居民望而却步。更何况,假日期间的交通状况,也在影响着广大居民外出旅游的兴趣。
在现行条件下,取消门票是不可行的,也是暂时做不到的。但是,过高的门票价格,特别是逢节必涨的管理思维,显然也是不符合旅游经济发展要求的。尽管目前假日旅游中的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但是,旅游经济的含金量并不高,所谓的旅游经济,仍然是门票经济。只要是门票经济,旅游经济就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是经济活力的缩影。对旅游经济必须有深刻有认识,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简单的旅游收入、旅游人数几个干燥的数据。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消费是消费中的一个大的类别。由于旅游业尤其是假日旅游业的持续火爆,带动了消费的持续增长。“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的产业链很长,对消费增长的带动性强。有数据表明,旅游产业链效益约为门票价值的7倍,包括食宿、交通、购物及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丰富景区的旅游产业要素构成,延长旅游产业链,是留住游客、增加收入的根本做法。
发展假日旅游经济,还要加强旅游产品和旅游景区规划布局,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建设的规划指导,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新的精品景区、重点线路和特色旅游目的地;丰富节假日旅游产品供给,加快旅游产品升级改造,注重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科技含量、绿色元素;优化热门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结合景区出入口,分散布局静态停车设施,提升既有停车设施资源保障能力。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要提升高等级公路网通行效率;提升高速公路配套服务功能;完善高速公路与景区连接路建设,在临近景区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服务设施以及国省干线公路的重要路口合理设置旅游交通引导标识;健全公共交通配套服务,增强热门景区旅游出行保障能力,节假日期间增加景区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高铁站、汽车客运站)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城市公交线路或客运班线运力投放。
在节假日要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深化文旅融合,重点培育以旅游、文化、体育、餐饮、健康等为代表的服务消费产业。在旅游要素发展中融入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和资源,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推进富有文化底蕴的景区和度假区建设,推动传统技艺、文化艺术、非遗项目进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推进红色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主题公园、文化主题酒店、文化特色节事等业态融合发展提质升级。
同时还要提升智慧旅游管理水平,加强与通讯、交通、景区等机构的数据链接与共享,建立假日及高峰期旅游大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实现对景区、住宿、道路等旅游信息的实时监测。鼓励各地积极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重点推进门票线上销售、自助游览服务,推进旅游景区实现手机应用程序(APP)智慧导游、电子讲解等智慧服务。提升智慧产品开发水平,鼓励智慧景区建设,充分运用虚拟现实(VR)、4D、5D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立体、动态展示平台,为游客提供线上体验和游览线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