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经济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即便全球疫情在今年7、8月份得到控制,未来的全球经济走势仍具有不确定性。从近期国际机构的预测看,今年全球经济下降幅度很可能要达到6%。但也要看到,人类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变革和发展机遇。同样,在这次疫情中,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成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在疫情冲击下,世界主要国家都更加意识到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信息技术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可以预期,数字经济将开启新一轮经济周期,成为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的引擎。
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在经济下行中逆势上扬,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发展尤为活跃,向生产生活领域和公共治理领域广泛渗透,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在经济下行中逆势上扬,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国已成为数字技术投资大国,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数字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位居全球前列,孕育全球三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移动支付规模居全球第一,7家互联网企业市值跻身全球20强。疫情期间,线上零售、线上教育、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等,丰富了5G应用场景,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有效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
面向未来,抓住“数字复苏”的战略机遇,推动我国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仅将创造大量投资机会,有效拓展国内需求,还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数字复苏”,就是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变革,有效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突破近年来产业结构服务化带来的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数字复苏”还可以促进经济转型,把应对疫情冲击转化为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机会。可以说,后疫情时期推动经济复苏和新一轮增长周期,必将是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
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必将迎来新一轮创新高潮,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将构建新的产业生态,重新定义全球分工和比较优势,形成更强大的创新活力,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抓住“数字复苏”的战略机遇,为经济发展培育新优势、注入新动能
我们应顺势而为,抓住“数字复苏”的战略机遇,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力度,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重建产业链竞争力,占领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制高点,为经济发展培育新优势、注入新动能。
一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载体。但总体上,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仍处在起步阶段,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既有数字化水平低、信息平台场景化应用不够等因素,也受到数据感应、传输、存储、加工能力不足等方面制约。这次疫情对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造成重创,但同时也倒逼制造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面向未来,应加快产业互联网发展,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从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到销售服务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并将生产过程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推动形成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生态。
二是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疫情催生了以无接触服务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服务业线下场景线上化,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今年前5个月,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的情况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仍保持较快增长,已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四分之一。后疫情时期,线下服务将逐步恢复发展,线上服务等新业态将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发挥我国消费互联网领先优势,针对服务业部门差异性大的特点,建立数据规范和标准,鼓励不同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零售、配送服务等业务流程全链条数字化,将形成我国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三是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金融领域渗透,产生了网络贷款、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新的业务模式,比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面向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创造了新的服务模式,为金融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当前,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企业积极布局金融科技,并在网络支付等领域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不断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加大研发强度和投资规模,推动数字化转型。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应抓住机遇,加快银行借贷、支付清算、理财等业务数字化转型步伐,以全方位提高金融业数字化水平和经营效率。
四是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疫情期间,为保障社会正常运行,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配送、灾难预警、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方面数字化应用迅速发展。疫情后,可应用已有成果,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加快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和数字社区建设。比如,上海正在推进的“一网通管”“一网通办”,就是新鲜范例。这对打通政府各部门数据屏障,实现数据开放共享,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流程再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从根本上说就是服务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也包括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比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除了可以发挥投资带动效应外,还极大突破了产业间相互联系的时空约束,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更强大的支撑作用,将对“数字复苏”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发挥数字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的引领作用,必须采取更有力举措
当然,也要看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短板与挑战。比如,关键核心技术不足,高端芯片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工业软件领域还有空白。数字技术在不同产业间的应用差异较大,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进程较快,而制造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加之数据产权缺乏清晰界定、平台监管能力不足、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高等,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发挥数字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的引领作用,必须采取更有力举措。
第一,制定“数字复苏”发展战略。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产业数字化转型等进行战略规划,引导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形成政府与企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合力。
第二,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传统基建中,政府是主要投资方,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在新基建中,要鼓励市场主体广泛参与,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更好对接终端需求,提高投资效率和技术先进性。
第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和攻关力度,解决基础软件、高端芯片、核心元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同时,也要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计算等新兴前沿领域提前布局。
第四,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发挥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
第五,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监管不仅要关注数字平台的行为,更需要关注竞争机制是否有效、竞争秩序是否有序,同时也要注重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六,加强对数据产权的合理界定。对个人数据、政府数据及商业数据的产权进行分类界定,促进数据安全自由流通,为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创造条件。
第七,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通过高等院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强职业技术培训等手段,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储备。
可以预期,数字经济将开启我国经济新一轮周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来源:杭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