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旅游的刚需属性不会变
日期:
2020-10-30
浏览次数:

2020年已成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节点,新冠肺炎疫情已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形势产生深刻影响,旅游业更是遭遇前所未有之危机,面临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衰退。时至今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并且仍将持续;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更是威胁到国际旅游业赖以发展的政治基础和商业环境。这些都意味着全球旅游业的整体恢复短期内仍难以实现。

  尽管面临疫情的重创,但面向未来,世界旅游联盟对全球旅游业从疫情中恢复,实现可持续发展仍充满信心。从疫情防控本身来说,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和研究会逐步深入,只要世界各国能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能够消除偏见、团结合作,新冠肺炎疫情终将会被人类战胜;从旅游业的属性和发展规律来看,我们更有理由充满信心:

  首先,旅游作为现代人生活的刚性需求这一属性不会改变。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刚性生活需求已从最基本的吃穿住行逐步提升和进化到精神层面,以往仅有少数人能享有的旅游休闲活动,也越来越成为普通民众的基本权利和生活方式。以中国为例,改革开放40年,旅游业从外事接待和创汇渠道时代发展到今天的大众旅游时代,2019年人均出行达到4.3次,已成为普通民众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陆续实现工业化和步入后工业化,旅游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和释放,这是全球旅游业长期向好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能。

  二是世界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和平安定的政治环境,有赖于国家间的互信和良好合作。尽管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成威胁,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多边主义是世界前进的唯一正确道路和方式。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促进共同繁荣早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必然选择。这是全球旅游业长期向好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前提。

  三是旅游产业在国际产业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报告显示,近年来旅游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出口的比重已近30%,旅游出口增长连续多年快于商品出口。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处于同步放缓状态下,与极其疲软的制造业和贸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继续保持增长,而旅游服务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重要驱动器,也成为服务贸易最大的组成部分之一。旅游业以极强的关联带动性已成为国际服务业的龙头产业,这一地位是在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中形成的,不会因为一场疫情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全球旅游业长期向好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

  在保持信心的同时,我们还需理性地面对已经和即将到来的变革。旅游业仍存在很多阶段性问题,伴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科技的创新进步、社会的变化发展,旅游业自身也处于产业更新迭代的关键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暴露了行业原有的薄弱环节,也戳破了很多美丽的泡沫,阵痛之余我们更应静下心来思考旅游业如何从危机中反思教训、总结经验、获得启示。未来的旅游业将会有哪些变化:

  一是未来的旅游业将更加重视安全。安全是旅游的底线和生命线。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旅游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暴露了全球范围内旅游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一些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后各国都会将旅游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可以预见:社区将会在旅游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并将成为类似“新冠”这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响应和应对的基本力量;不同行业管理主体间的联动性会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应对效率和治理成效;保持权威信息的公开透明是防止谣言和恐慌最有效的途径,而新媒体的有效应用将确保信息的对称和政府的权威;旅游企业作为旅游安全的责任承担者,应进一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并探索在确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通过产品、运营和管理来确保和提升盈利能力。

  二是未来的旅游业将更加强调责任。旅游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活动,但旅游作为一个产业门类是近代以后的事情。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广义的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并创造了全球10%的就业岗位。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今天的旅游业正在有力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作为旅游从业者,我们不能将视野仅局限在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和经济效益,而更应关注旅游对文化教育、生活状态、可持续发展乃至社会公正等方面的作用。这也正是世界旅游联盟“旅游让世界和生活更美好”的宗旨以及“旅游促进和平、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减贫”使命的初衷。旅游人不能再就旅游论旅游,而应有更高的格局和责任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旅游在推动社会公正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与潜力。

  三是未来的旅游业将更加关注品质。就全球范围内,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说,品质的提升都是永恒的话题。对中国而言,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和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人们在旅游消费方面对品质的需求更加突出。我们说旅游消费需求正在呈现分众分层和个性化的特点。其实透过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这其实是旅游消费生活化的必然趋势。在今天,随着交通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与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旅游已经越来越成为异地化的生活方式。既然是生活方式,就一定是多元的、千姿百态的,就很难简单地模式化、标准化,但一定是高品质高享受的。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人们更加感受到生命和自由的可贵,更希望过旅游享受生活,这就对旅游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从政府到旅游企业都要坚定认识和坚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四是未来的旅游业将更加需要科技。从在线OTA的崛起、新媒体的应用、科技公司的跨界进入等等,这些年旅游业的发展历程都在向我们真实地诠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我们常常说我们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但这个时代的来临既是消费能力的推动,更是科技的引领。正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终结了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旧旅游市场,把我们带入了今天散客化、个性化的新旅游市场。中国政府提出包括5G、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在内的新基建,更将从多个角度对旅游业产生巨大的拉动和深远的影响。未来旅游业的竞争,不管是从国家角度还是企业角度,归根结底是品质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没有品质的保证和科技的引领,即便有再大的市场,也很难在全球产业链中树立引领地位。

  五是未来的旅游业将更加依赖人才。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成长也离不开行业,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我们常说旅游业创造了全球10%的就业岗位,这个数量非常重要,但我们还应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就业质量。我们应当通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一线的导游、服务员提供更有尊严的生活,同时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旅游教育发展同旅游产业发展一样,都要实现从量向质的转变,要针对旅游业开放性、多元性、交叉性的特点,在培养专才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新科技的大规模应用,都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都对旅游教育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虽然国际旅游产业的全面恢复与振兴仍将有个过程,但我们相信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人类必将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态势不会变,人们旅游休闲消费需求不会变,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而面向未来的旅游业必将是变革的、创新的、更有高度的旅游业。今年11月13日-14日,主题为“信心与变革——面向未来的旅游业”的第三届“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将在中国杭州举办,我们将围绕全球旅游治理体系建设、行业责任、危机应对、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世界旅游联盟将通过湘湖对话向全球旅游业界传递一个声音,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秉持合作、谋求共赢,国际旅游业必将走出低迷、迎接变革并在新的高度上实现振兴与发展。


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旅游的刚需属性不会变

  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


来源:新京报网